3條回答
匿名 最佳答案
中世紀傳統(tǒng)中世紀指公元5世紀到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前這1000年的時間。這一時期,歐洲各地普遍興建教堂和修道院等建筑,主要風格常是哥特式和羅馬風,在這種風格體系的引導下,派生出許多風格,如史迪克風格、都鐸風格等。所有這些風格的共同點都是重形式、輕功能,裝飾性強,空間布局落伍,這一切都是受宗教統(tǒng)治影響的結果。(1)英國民居風格這類別墅首先由英國人在美國東海岸最富饒的地帶興建,多數為木結構,能保存下來至今已有約300年的歷史,它外形單調。其建筑特征是:A、陡峭的側三角形屋頂,屋檐幾乎無裝飾;B、木板大門,斜網格窗,顯眼的精制的大煙囪。它有兩種形態(tài):a)兩層木屋,中央煙囪(北方);b)兩層磚屋,兩側煙囪(南方)。(2)德國風格德國民居建筑在別墅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風格要數德式(Fachwerk-bau)和城堡式(德國目前各地仍保留許多原型)。城堡式可歸入古堡風格去論述。德式風格是從中世紀德國民間住宅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與英國都鐸風格接近,不同的是每個立面幾乎都有明顯的裝飾,俗稱“繃帶”式建筑,是日爾曼民族的主要民居形式。(3)法國殖民風格法國別墅風格對美國的最初影響就是從中部的幾個州流行法國殖民風格開始的。其特征為:A、高大陡峭德四坡屋頂或側山墻屋頂,別墅常常是一層。B、大門和窗戶細而長,門和窗上都有沿垂直方向德小網格,成對排列。它有兩種形態(tài):a)城市傳統(tǒng)b)鄉(xiāng)村傳統(tǒng)其中鄉(xiāng)村傳統(tǒng)由周圍的一系列柱子支撐形成圍廊,給居住者提供了360°的全景視野,但最突出的要數門廊的進口樓梯,它是后來歐洲各地皇家別墅門廊設計的雛形。(4)哥特風格哥特風格起源于法國教堂的興建,像巴黎圣母院即是哥特風格的杰出代表。后來,美國最早在別墅設計上采用哥特復興風格是1832年,繼后因有關該別墅風格的設計書籍出版,才使這類風格為別墅設計采用。像英國的國會大廈也屬哥特復興風格。哥特風格強調垂直升空感。其鮮明個性是:A、中央山墻與陡峭的側山墻屋頂交匯在一起,山墻3的屋檐邊均有精巧的裝飾;B、正立面墻體直接伸入中央山墻而無間斷;C、窗戶上木梁呈尖券狀;D、一層或全立面門廊,由靈巧的哥特立柱支撐。它有六種形態(tài):a)中央山墻b)一對山墻c)正立面山墻d)非對稱e)城堡式f)磚墻色彩對比式。(5)古堡風格時古堡風格源于法國16世紀古城堡建筑,將早期哥特風格和文藝復興裝飾技藝融于一體。美國建筑師亨特(Hunt)從法國學成后于1895年設計了美國第一棟古堡風格別墅。由于古堡別墅大多數由石塊砌成,細部裝飾又極其昂貴,因此,數量并不多。其建筑特征為:A、高而陡的四坡頂,正立面屋頂上有數個老虎窗,并沿伸到墻外;B、老虎窗上、煙囪上、側墻上常有精美的哥特裝飾物,垂直升天;C、石墻,通常還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塔樓,看上去很神秘。它有五種形態(tài):a)、四坡頂為兩個山墻相交;b)、側山墻頂;c)、正山墻頂;d)、兩山墻正交;e)、雙折線頂。(6)史迪克風格史迪克風格是哥特復興風格到安妮女皇風格之間的過渡,它強調墻面整體裝飾性而非局限門和窗或屋檐等處的細節(jié)。這種風格在1878年很盛行,它造型非常漂亮,享有“木質安妮女皇”的雅號(圖20)。其特征為:A、正立面為陡峭的山墻,側向也有三角形山墻相交,山墻上有裝飾木架;B、屋檐外和進口門廊均有斜向木條架作裝飾;C、外墻常有木板包裹,水平及垂直方向都有木條鑲嵌。它有兩種形態(tài)a)正立面山墻;b)城市住宅。(7)安妮女皇風格(QueenAnne)由英國建筑師蕭(Shaw)推廣,但風格的命名與安妮女皇的統(tǒng)治并無多大關系。1847年第一棟美國安妮女皇風格的別墅溫室問世于羅德島,由于風格獨特,加上鐵路網絡德建立及印刷技術的發(fā)展,這種風格在全美得到普及。這種建筑有時整個建筑還配有一塔樓,儼然是一個室外桃源。它的空間組合于羅馬風格一樣是很復雜的,并形成了古典、非對稱殖民復興和全盛期安妮女皇風格等流派,其簡化形式稱為維多利亞式。其建筑特征為:A、不規(guī)則的陡峭屋頂(L山墻與四坡頂交匯);B、底層有部分或全部分非對稱圍廊,通常有一層高,沿墻的一側或兩側分布;C、圍廊由細巧的柱子支撐。它有四種形態(tài):a)四坡頂圍兩個山墻正交;b)兩個相交山墻頂;c)正立面山墻;d)城市住宅。(8)辛格風格這類別墅在美國東北部較多,多數建于1880~1900年,至今保存完好。它根基于三大風格:A、安妮女皇風格的寬長門廊,不對稱布置B、殖民復興風格的雙折線屋頂,古典柱頭和巴拉丁“窗戶”C、羅馬風格的不對稱和雕塑般的形體有的學者認為:辛格別墅是羅馬別墅的木制品。該風格最引人注目之處在于;a)正立面的陡峭的大山墻(與另一山墻正交)及長門廊;b)多層次屋檐;c)墻體在墻角處連續(xù)過渡,墻體與屋檐連續(xù)過渡。(9)羅馬風風格這種風格由在19世紀70年代開始興起,并于當時流行德法國第二帝國風格和安妮女皇風格等共同分爭天下,整棟別墅非對稱,強調建筑德雕塑美,別墅價格昂貴,但整個氣勢看上去非常古樸和迷人。其特征是:A、通常由石頭砌成,質感粗獷B、一般有塔樓相配,窗門與門廊都有圓弧連拱裝飾。它的基本形態(tài)是四坡頂為兩個山墻相交。(10)都鐸風格都鐸風格是中世紀后英國風格與文藝復興風格地混合,在本世紀初最為流行,它的“血統(tǒng)”是英國式的,因而可以看到另外許多英國風格的建筑對它的影響,如安妮女皇風格史迪克風格等。整棟別墅極富裝飾趣味與田野情趣。其建筑特征是A、陡峭的側山墻與另外一個或多個正立面陡峭的山墻屋頂正交;B、高大的磚頭煙囪,頂上有若干小圓筒做煙囪冠;C、高而狹長的窗戶,玻璃窗分成若干組,拱形門廊;D、最明顯的是細長的裝飾條包裹主要立面。它有六種形態(tài):a)拉毛水泥墻面;b)磚墻面包裹;c)木墻面面包裹;d)假的稻草屋面包裹;e)帶女兒墻。
相關問題